Thursday, August 9, 2007

Drew Sidora-即將崛起的新星?




前陣子看了一部電影叫做Step up,劇情跟Save The Last Dance相當類似,也是一個跳舞男孩碰到一個跳舞女孩的故事,這部片的男女主角是Channing Tatum及Jenna Dewan,Channing Tatum就是演She's the Man(足球尤物)的那個肌肉猛男,而男配角則是Mario,他在裡面飾演一名學生DJ及音樂製作人,不過這部片吸引我的地方不是Channing Tatum的舞技跟肌肉,也不是Mario演的DJ,而是演女配角Lucy的Drew Sidora。

首先當然先注意到的就是她的外型,漂亮的臉蛋加上豐滿的身材,她的臉雖然沒有像Beyoncé那樣女神般的感覺,但多了Beyoncé所沒有的可愛,Drew Sidora有點像Beyoncé跟Lauren London(在ATL演New New的那位)綜合的感覺,性感卻不失可愛。她在Step up裡飾演女主角藝術學校舞蹈班的同學及好友,同時也是一名業餘歌手,會找她演這個角色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生長在芝加哥的Drew Sidora從小就學習古典鋼琴及芭蕾、現代及爵士舞,12歲時開始學習唱歌,也加入了教堂唱詩班,13歲時加入一個名為Mo'Tempo的R&B團體擔任主唱,Mo'Tempo經常在大牌歌手的芝加哥演唱會中做暖場的工作,17歲時搬到加州去尋求更多發展的機會,同時她被Babyface的前妻Tracey Edmonds(現為Eddie Murphy的未婚妻)簽下進入Edmonds製作公司,與許多歌手合作寫歌,合作過的歌手包括Dogg Pound的Kurupt、Kurupt的弟弟Roscoe、Dr.Dre罩的Truth Hurts及Houston跟Dave Hollister等等,她在演出Step up之前也演了許多電影,像是White Chicks(小姐好白)、Never Die Alone等,另外她也演過幾齣電視劇。

在Step up的原聲帶中,Drew Sidora演唱了兩首歌曲,一首是自己的獨唱曲Till The Dawn,另一首則是跟Mario合唱的舒情曲For The Love,現在她也在為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做準備,可能在今年的冬天發行。有著芝加哥公主稱號的Drew Sidora有了所有能成為巨星的條件,絕佳的外型、能歌擅舞,也會演戲及創作,或許她將會是取代Beyoncé地位的那個人,不妨期待看看她未來的演出。


電影中的一景,Drew Sidora在party演唱Till The Dawn


跟Mario合唱的For The Love


http://www.myspace.com/DrewSidora

Tuesday, August 7, 2007

2nd Nature-What Comes Natural



出身自西雅圖的四人美聲團體2nd Nature,是由製作人Oman Quijano一手所促成,原先四人各自不認識,其中三名團員Jason Turner、Darnel Alexander及Dave Booker是在1993年,西雅團當地的一場明星選拔比賽被Oman Quijano所發掘,而另一名團員Leland "L.A." Allen原先則是聖地牙哥的一名業餘歌手,後來也加入了這個團體,2nd Nature正式得以成立。

2nd Nature在1995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What Comes Natural,這張由Oman及 Don Quijano兩人一手打造的專輯走著跟許多R&B團體相同的路線,舒情純淨的美聲帶有一些許的動感,What Comes Natural這張專輯的11首歌被分為三部分,分別為Bliss、Tension及Resolution,代表了愛情中的三個階段,隨著情侶的分分合合,不斷地循環。專輯中的舒情Ballad首推I Should Be With You,2nd Nature’’唱出了一個男生在分手後懊悔且期待復合的心情,一開頭的鋼琴聲,使這首本來就悲傷的曲更添憂愁感,Can you show me這首求愛歌開啟了整張專輯的愛情循環的概念,接著,2nd Nature在Since I met you這首以誠懇的合音表達出一個男人肯為心愛的人做任何事的決心,充滿了R.Kelly式味道的Later,使得這張專輯多了一些情慾狂野味,know dat u kno及be alright兩首New Jack Swing快歌雖然不是那麼突出,但在整張專輯以慢歌為主的情況下顯的重要,專輯最後以一首A Cappella曲Lift Every Voice And Sing來收尾,也讓他們的合聲功力做一個最完整的呈現。

雖然2nd Nature這張專輯也跟其他R&B美聲團大同小異,但絕對是一張好聽、簡捷有力的專輯,這也是喜歡90年代舒情美聲的人不能錯過的一張好物。


Sunday, June 24, 2007

TQ-They never saw me coming




TQ,本名為Terrance Quaites,出生在Alabama州,不久後,TQ全家搬到了加州的Campton,也就是西岸傳奇饒舌團體N.W.A.的出生地,TQ和許多的R&B歌手一樣,從小就加入了教堂的唱詩班,教堂培養了他的歌唱能力和學習做人的道理,但是真正教育啟發他的地方卻是街頭。

TQ從小聽的音樂不是那個年代的R&B而是Rap及他父母在聽的old school soul,他只要有錢買唱片就是拿去買饒舌唱片,所以他自己的音樂類型是把Hard-core Hip Hop與Soul融合在一起,與其他R&B歌手不同的是TQ的歌描述的是他的生活與在生活中影響他的人,而不是像一般的R&B音樂,內容描述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慾,所以他雖然唱的是R&B,但有許多人會把他歸類Hip Hop Atrist,TQ在少年時也如同許多黑人青少年迷失在幫派中,每天的生活就是party、把馬子、闖禍等等,所幸他的父母慢慢灌輸他正確的觀念,引導他走向正途,在他16歲時,他母親在他的房間發現了一把槍,於是就把他送到Atlanta與他的阿姨同住,此舉也影響了TQ的未來。在A&M records實習一段時間之後,TQ加入了Coming of Age這個R&B團體擔任主唱,在1993年發行了同名專輯,單曲"coming home to love"登上了Top 40R&B,兩年後,發行了第二張專輯Comin' Correct,之後TQ離開了這個團,尋求發個人專輯的機會,最後他和黑人音樂大廠Atlantic簽下合約,但並沒發任何的專輯,因為Atlantic要求他將歌詞的內容減弱,由於理念不合,TQ就離開了Atlantic,自己成立了Headbeatin Productions,並在1998年在epic的旗下發了他的debut專輯They never saw coming。

這張專輯就像之前所說的,明顯的表現出TQ是個披著R&B外皮的繞舌歌手,柔軟的R&B曲調下,歌詞卻跟饒舌專輯一樣的尖銳寫實,TQ參與所有歌曲的編寫,製作則由製作過2 Pac、E 40等西岸饒舌歌手專輯的Mike Mosley及南岸的Jazze Pha等人負責,另外從這張專輯跨刀的人就可看出TQ的地域觀念,他找了一堆西岸的rapper,像DPG的Doggpound、Tray Deee、灣區的E 40和Too Short等等,單曲westside直接告訴了大家他來自西岸,這首歌是獻給2 Pac和Eazy E這兩個已故的西岸rapper,在鋼琴的背景下,TQ勉懷了過去在Campton生活及所失去的朋友,When I Get Out這首與R&B女歌手Ericka Yancey合作,兩人一來一往,勾畫出一幅情人在監獄會客室對話的畫面,帶有拉丁風味的Bye Bye Baby一開頭就以幾聲槍響帶出一個女友被謀殺的故事,TQ在整張專輯扮演著說書人的角色,說出許多故事,其他歌曲如I Get Around、Darlin' Mary及Paradise等都是曲調輕快的小品,緩和了這張專輯凝重的氣氛。

這張專輯得到了多白金的成就,但TQ並沒有因為debut專輯的成功就忘記了自己做音樂的理想和態度,當SONY強迫他完成且在歐洲發行的第二張專輯The second coming時,TQ感到非常失望和沮喪,因為SONY並沒得到他的允許,專輯也不是按照他的理想做的,由此看出TQ真的是一位兼具實力跟態度的歌手,聽他的歌,絕對能給你跟其他R&B歌手不同的感受,這就是硬漢TQ。

相當有意義的westside Mv 可惜是乾淨版的


Bye Bye Bab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t-8N4SfJOs

Jermaine Jackson-You Said




要說到整張都有Babyface參與製作且好聽的專輯,Jermaine Jackson的You Said絕對在我的list之中,這張在1992年於LAFACE旗下發行的專輯,算是LAFACE廠牌前期的作品,也是Jermaine Jackson離開MOTOWN唱片後較好的個人專輯。

製作團隊不用多說,就是LAFACE前期的標準製作團隊,Babyface、LA Reid加上Darryl Simmons及Kayo,拿這張專輯跟LAFACE在前一年發行的男女雙人團Damian Dame這張創廠作品來比較,製作團隊完全相同,不過Jermaine Jackson的You Said較能吸引我,不論是中快板的new jack swing舞曲或是慢板的ballad都有能打動人心的佳作,new jack swing舞曲首推與Babyface合唱的Treat you right,在強勁的節奏下,聲音都有很高辨識度的兩人相互較勁,譜出了這首具有爆發力的歌曲,為此張專輯增色了不少,另外幾首推薦的new jack swing舞曲為Word to the badd!!、I dream, i dream及A lovers holiday。ballad的部分有We're making whoopee、True lovers及Don't you deserve someone這三首標準的娃娃臉式情歌,雖然有人會批評Babyface的作品是泡泡糖音樂,但不可否認地,好聽就是好聽,能創造出那麼多暢銷單曲也不是容易的事,在Don't you deserve someone這首,Jermaine Jackson展現了他真假音轉換的功力,輕重拿捏的恰到好處,雖然比不上Johnny Gill的My My My,但也相距不遠了。

這張的製作團隊絕對是當時的一時之選,就連背景合聲的陣容也星光滿滿,有Babyface、Color Me Badd、Pebbles及當時未成名的TLC,雖然這張專輯沒有很成功,但它有成功的條件,喜歡Bobby Brown及Johnny Gill個人專輯的人,應該也會喜歡上Jermaine Jackson的這張You Said。




Tuesday, June 5, 2007

從韓國HipHop人Loptimist思考




Loptimist是韓國的Under HipHop製作人,新專輯「22 Channels」於2007年4月底推出了。
http://www.tyle.co.kr
以下是曲目:

01. Intro
02. New Vision
03. Black Cancer Feat. Dead P
04. Ocean To Ocean Feat. Unknown Prophets
05. 눈물샘 Feat. 나찰 of 가리온, 대팔
06. WETHEREAL Feat. Phebruary
07. 85 Paradise Feat. Sol Flower
08. Hard Hittin Feat. UnderClassMen
09. Love Feat. BlackLiszt
10. No Doubt Feat. Deepflow
11. Dear.unknown Feat. Wimpy
12. La Repondeur (Interlude) Feat. Deaf Switch & Toon
13. KO Is The Name Feat. The Legendary K.O.
14. Struggle To Rise Feat. Sick Status
15. Nostalgia Feat. Addsp2ch
16. Last For One Feat. 배치기
17. (Loptimistic Remix) Feat. UMC
18. Illest Form Feat. UnderClassMen
19. Coffee Break
20. The Triumph Feat. Simon Dominic
21. Like They Used To Feat. D.Randle of The Legendary K.O.
22. Keep On Rockin Feat. SIDE-B
23. Hidden Agenda Feat. Braille
24. Outro



從曲目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熟悉的名字:The Legendary K.O.,Sick Status,Unknown Prophets。
儘管對韓國音樂是那麼的陌生,聽了Loptimist的音樂,再看看他myspace(http://www.myspace.com/theloptimist)底下的留言,可以發現韓國確確實實比台灣甚至日本強上許多;韓國吸收美國音樂之外,還堅守那種「韓國民族性」,也就是說,要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別管別人認為我們多如何如何,重要的是實踐精神。

近來發現台灣嘻哈真的在「嘻嘻哈哈」,檯面上的那些人以一首歌就能輕易滿足聽眾胃口,檯面下的,他們的beat跟許多玩搖滾的live band一樣的無新意,說rap也是像在背詞,而且大多都是帶有玩笑性質的戲謔,freestyle的功力呢,我想只要比吳宗憲強的就算台式的freestyle吧!(至今我還沒聽過夠格的台灣freestyle)

很抱歉必須這麼說,我們為什麼不能培養出一個除了本土文化之外,還兼有甚至是學習真正玩HipHop技巧的人呢?我們沒有環境,連對抗環境的力量都沒有,在台灣HipHop只是服飾,只是年輕人的圖騰,凡是沾上HipHop的邊都是跟得上流行,80年代的Disco文化都沒有這麼膚淺。

台灣不斷的內耗,已經讓我們根本無法自覺性的絕悟到比別人「少」的是什麼,就以我所處的「文化事業」,這種必須擁有某些使命感的版塊也漸漸失守,我不知道台灣還能夠被「選擇性思考」矇閉多久,一個Mister Donut就等於甜甜圈,就等於流行文化一環。

我們為什麼不能引進更多的甜甜圈,為什麼不能自行創造甜甜圈品牌?為什麼任何事都像蛋塔、50元pizza一樣來得快去得快,創造性都在「唯利是圖」中消失殆盡,那麼多的創造人才都在做著沒有創造性的產業──就因為大環境的狹窄性,讓我們連反省的功能都停擺,每個人都在說沒錢沒錢,然而有錢又能做什麼呢?

我認為台灣的HipHop應該學習更多更有深度的東西。漫罵和開玩笑絕不是正途,是偶一為之,在黑人不只在穿著上證明自己玩的是什麼文化意涵的情況下,台灣人更該好好的思考(台灣人還會思考嗎?還會思考一些該認真思考的東西?就算一下下、5分鐘也好!),而非人云亦云的跟走在前面的人要糖吃。如果走在前面的人只是剛好走在前面而無其他原因呢?

Tuesday, April 24, 2007

Terry Lin-Motown 第一位亞裔男歌手






嗯 這個Terry Lin不是大家所熟知的林志炫,這個Terry Lin是
Motown唱片簽下的第一位亞裔男歌手,記得幾年前(至少五年),
有一天在東區的駱克唱片買二手CD時,翻到一張CD的標籤是Motown,

非常興奮地趕快抽出來一看,映入眼簾的居然是個東方臉孔,嚇了一
跳,立即拿去試聽機試聽,記得那時候試聽的時候覺得普通而已,
所以當下沒有買回家,這幾天突然腦袋想起這個人物,上網一查居然
還有找到介紹他的網頁。
http://home.clara.net/firstuniversal/terry-lin.html
(裡面還有介紹另兩位Motown的亞裔歌手)
Terry Lin是在New Jersey出生的亞裔(我猜他應該是華人 不確定)
1991年在獨立廠牌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之後他的天份被Motown的
Timmy Regisford給看中,將他簽進了Motown,之後大概1996到
1998年間在Motown發了一張唱片,名為Feels Like the First Time
,記得整張幾乎都是slow jam,帶了一點爵士,現在很懊惱當初沒把它
買回家,這是一張極rare的東西,在美國也找不到了...

不過在網路上找到了他的一支MV,一首名為Telephone Lover的
New Jack Swing勁曲,這首應該是收錄在他的第一張專輯裡,
感覺相當不賴,MV如下:

Music Video Codes by VideoCure

感受一下Motown 第一位亞裔男歌手的威力吧

Saturday, April 21, 2007

EOL-Elements of Life




Elements of Life
又是一個在90年代男團潮流下,不受到注意的美聲團,這個來自華盛頓DC的四人美聲團由IKE、JOHN、SCOOTER及PRIEST所組成,於1998年發行他們的第一張同名專輯,也是他們唯一的一張專輯...

有一說法,構成生命的最重要的四個要素為水、火、土地及空氣,當這四個要素在共同存在及和諧的狀態下,第五個要素"精神" 或稱為"心靈"就此產生,心靈是我們智慧聚集的地方也是我們跟神接觸的所在,在它的帶領下,我們能遠離傷害且往人生的目標邁進。這就像是在IKE、JOHN、SCOOTER及PRIEST四人和諧的歌聲下,我們聽眾的心靈被創造了出來。(以上為本人胡亂推測)雖然真正的團名意義不得而知,但可以從專輯封面看出一點端倪,我們看到了土地,火及天空,而天空可以代表空氣,不過沒看到水,難道他們四人代表了水嗎? 嗯...還是不知道,其實光看他們的專輯封面是看不出這是一張那麼舒服的一張專輯,在熊熊烈火下,其中三人擺出了像兇神惡煞的臉孔,尤以最左邊的IKE為最,還以為他們是跟Jodeci一樣壞小子的風格,但聽了專輯之後,耳朵卻充滿了他們和諧的嗓音,久久不絕於耳。

和諧及舒服為他們整張專輯的主軸,較重的歌曲只有兩首,分別為Freaky Tonight及Love The Way這兩首Mid-tempo的歌曲,Freaky Tonight這首sample了Dr.Dre的Nuthin But A G Thang,頭情不自禁的狂點,還以為真的在聽Nuthin But A G Thang,另一首Love The Way的旋律相當熟悉,不知道是他們sample別人的,還是別人sample他們,總覺得好像聽過卻又一直想不起來。這張專輯最值得提起的是他們翻唱了兩首歌曲,一首為Take That主唱Gary Barlow的I Fall So Deep,另一首是Anita Baker阿姨的名曲Sweet Love,其實一張專輯內翻唱兩首歌,比例感覺有點高,但EOL的翻唱卻詮釋的不輸原唱,其實我個人一向對翻唱沒什麼好感,但EOL讓我徹底改觀,當然他們選歌選的好也是重點,I Fall So Deep這首相當適合美聲團來詮釋,其實這首歌相當受R&B歌手的青睞,EOL不是唯一翻唱的人,男R&B歌手Ren及老牌女R&B歌手Eloise Laws也翻唱過,但沒有EOL的版本來的動聽,而Sweet Love這首在美國專放老靈魂的電台聽到爛掉的一首歌,在EOL的詮釋下,四人完美的合聲取代了Anita Baker渾厚有爆發力的嗓音,尤其在兩分十二秒到兩分三十二秒間的那段合音足以讓人回味,個人覺得他們這首的合音編寫的不錯。

I'll take A Chance這首與I Fall So Deep如出一轍,acoustic吉他伴奏搭配四人合聲,這種組合聽百首都不會膩,Gift Of Love、Not Afraid To Love、Spend My Life With You及All I Need Is Your Love這四首是聽起來相當類似的慢板舒情曲,為這張專輯增添了更多的柔情,Make Sure You're Right及What About Our Love這兩首介於慢板及中板之間的歌曲,聽了讓我 這不跳舞的身軀跟著舞動了起來,最後,身為美聲團體的EOL在outro表現了他們A Cappella的功力。整張專輯相當的舒服,沒有一首歌讓我想skip的,如果你在尋找像Voices Of Theory這樣的美聲團, 那一定要試試EOL,個人覺得這張可以算在九十年代男團最好聽作品的其中一張,不輸Boyz II Men 的"II"、UNV的"Universal Nubian Voices"及Az Yet的同名專輯等作品,絕對值得進入你的音樂收藏裡。







這首是REN唱的I Fall So Deep

Wednesday, April 4, 2007

Darien Brockington (一)



Darien Brockington AKA D-BROCK and his debut podcast below





continued...

Saturday, March 31, 2007

聊聊法蘭西阿恩逼

法國人一向對美國的流行文化嗤之以鼻,總認為自己是最高尚的。不過這幾年來在台灣上映的一些法國賣座片中,我們可以聽到其配樂不是香頌,而是重節奏的美式Hip-Hop、R&B音樂,裡面主要演員大多也不是「純種高盧人」。來自北非、西非、加勒比海的移民改變了法國人口結構與文化,2002年帶領法國對拿到雷米金盃的足球英雄席丹,來自於於阿爾及利亞,而黑皮膚的隊員更是球隊的多數。不過極端民族主義由於種種複雜的因素在歐洲各國又漸漸興起,極右派份子更是不肯承認這隻隊伍是「法國隊」,這個「浪漫」的國家也存在著嚴重的族群問題…好,回到音樂的主題,與大多數台灣朋友一樣,在看了Taxi這部電影之前,還不知道法國出產那麼大量的Hip-Hop、R&B音樂,而且品質竟是如此的優良。


法國的Hip-Hop、R&B藝人其實「純種高盧人」也不多,最近正在幫Guru製作新專輯的法國Hip-Hop祖師爺MC Solarr,出生於西非塞內加爾,這個國名有應該不少人有印象,他們的國家足球隊曾經在2002年到訪台灣,隔沒多久就與我國斷交,嗯…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塞內加爾除了出了MC Solarr這位Hip-Hop巨星之外,還有一支優秀的R&B團體名叫Saf Sap。以發行世界音樂專輯聞名的歐洲大廠牌Putumayo曾於2003發了一張名為《Global Soul》(台灣有代理,翻譯為世界靈魂熱)的合輯,收錄來自世界各地的R&B/Soul歌曲,Saf Sap演唱的歌曲〈Nit Kit〉也在其中,這首歌以Smooth R&B為基調,加入了非洲特有的唱腔,順耳的不得了,動感的節奏讓人忍不住手足舞蹈。這幾年聆聽法國R&B音樂的心得,發現他們比起美國有更重的「草根味」,我想是因為他們移民的歐洲的時間較短,因此還保有許多「祖國」的特色。


說到了R&B團體,另一支由兩位非裔型男LS與Shuga Shug組成的Afrodiziac更是不容錯過,流行、靈魂、2-Steps曲風都玩。收錄於2001年發行《Ad Vitam Aeteram》專輯中的〈Toi+Moi〉是我最愛的一首單曲,2-Steps節拍搭配上柔順的唱腔,令人聯想到英倫海峽對岸Artful Dodger與Craig David的組合,歌曲結束前由Janahe & Manic B貢獻的「雷鬼腔快嘴碎碎唸」更是讓人嗨到最高點。最後的〈Afroutro〉也極具民族風味,簡單的靈魂節奏中穿插著非洲婦女的吟唱,一點也不讓人感覺到突兀。順道一提…台灣最有靈魂味的歌曲其實是原住民阿公阿嬤唱的民謠啊!
由加勒比海移民帶來的雷鬼音樂在法國非裔族群中極受歡迎,以Hip-Hop、R&B曲風為主的藝人也常在作品中加入雷鬼元素,談到雷鬼+R&B,就一定要介紹Jimi Sissoko這位極具天份的製作人/歌手,一頭長長的髮辮,十足的牙買加風味,尖尖的、有點飄邈嗓音,詮釋起R&B歌曲特別有感情。發行於2002年的《Eklektek》,專輯曲風變化性大,開頭是動感、搖擺的R&B,中斷插入了Roots Reggae和Dancehall,最後再以情歌作為結尾。Jimi Sissoko唱起雷鬼,並沒有加勒比海式的慵懶感覺,而帶有一種「法式的深情」,專輯中的〈Souhait〉這首歌的編曲完全是「純」雷鬼,不過他卻用R&B的唱腔來表現,發展出屬於法國的「Lovers Rock」音樂。


Matt Houston在法國有「R&B王子」之美譽,明明是位挺拔的巧克力帥哥,聲音卻像極了女生。Maxwell和El Debarge在飆高音時聲音才會變女人,不過這位老兄無時無刻都保持著這種聲音,就算在唱低音時也是。與上面介紹的幾組R&B藝人比起來,Matt的歌曲較沒有「非洲味」, Urban風格明顯。收錄在1999年同名專輯中的〈Comme Avant〉改編自美國傳奇名團Kool & The Gang的經典情歌〈Cherish〉,除了以法語發音之外,還找來Rap高手Bass Kour小秀一段,把慢板情歌變的很動感。2001年的《R&B 2 Rue》邀請更多法國當紅Rapper來共襄盛舉,曾在Taxi I電影原聲帶獻聲的Def Bond也跨刀了一首〈12/0013〉,低沉的Rap與Matt細緻的唱腔相互輝映。〈La D’outues〉則加入了Bossa Nova吉他旋律,舒緩曲風讓人感覺有如置身南法的地中海岸。
今天就先跟各位聊到這邊,下次再來談談法國的女R&B歌手與Neo-Soul的部份。

Saf Sap:http://www.myspace.com/safsap
Matt Houston:www.matt.com.fr

Monday, March 26, 2007

Brik Citi--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當Boyz II Men的經典專輯” II ” 在1994年襲捲各大排行榜時,可能沒有多少人注意到Motown唱片在同年推出了一支新的美聲團體,名為Brik Citi,由Mark L. Middleton、Bernard P. Christmas及Arthur floyd Hollway Jr.所組成。

先看看專輯封面,跟他們的團名相當符合,三個人穿著磚頭顏色的西裝站在磚頭牆前,說實在的,這樣的造型不太討喜,不過當看到團員名字時,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Mark L. Middleton,當Blackstreet發行他們最受好評的專輯Another Level時,他正是團員之一,Brik Citi在發行完他們的首張專輯後就解散了,正好Blackstreet的兩名團員Dave Hollister和Levi Little退團單飛,所以Mark L. Middleton就被Teddy Riley延攬成為Blackstreet的一員。

Brik Citi這張專輯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裡大部份的歌曲都是由Mark L. Middleton所創作,製作過另一支美聲團體II D Extreme的福音歌手Gerald Thompson也擔綱了兩首歌的製作,參與Joe的首張專輯Everything的J.Dibbs獻出了New Jack Swing味道的中板舞曲Say U Like,整張專輯Ballad
佔了很大的比例,而New Jack Swing舞曲則有四首,分別為Say U Like、2Nite、Deeper及I'll Go Lo,Ballad中則以Old Fashion Love及I'll B Your River為代表,這兩首的vocal都由Mark L. Middleton為主軸,相當動聽的兩首舒情曲,這張專輯沒有big hits,算是平均水準之作,但是相當耐聽,也可以感受到Mark L. Middleton的創作能力,不難想像他為什麼後來會被Teddy Riley找去Blackstreet。

喜歡A Few Good Men的朋友,應該也會喜歡Mark L. Middleton帶領的Brik Citi。

兩首試聽





下面的MV跟Brik Citi沒什麼關係,是Mark L. Middleton和
法國饒舌歌手Vibe所合作滿不錯的一首歌Tonight Is The Night

Sunday, March 25, 2007

總能讓人心碎的R&B情歌王子Keith Martin





在1995年時,有聽過Bad Boys這部電影的原聲帶的人,一定都曾被Keith Martin所唱的一首Never Find Someone Like You所吸引住,他那副獨特及充滿感情的嗓音唱起情歌來,使人難以抗拒,相信有不少人當時都曾為了重複聽Never Find Someone Like You而把錄音帶轉壞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wu2y8ivhhU
Never Find Someone Like You MV


Keith Martin生長在華盛頓DC,會彈奏Bass吉他、鍵盤及鼓等樂器,然而他其實看不太懂音符,所以他的音樂都是靠感覺及直覺本能而來,在成長過程中,他接觸到了Stevie Wonder、Prince、Jimmy Jam and Terry Lewis等人的歌,並且也受到爵士及福音音樂的影響,到他19歲時,Keith Martin開始寫歌,從那時開始,他認識了許多歌手及作曲人,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Boyz II Men,他在21歲時和Boyz II Men一同加入MC Hammer的巡迴表演,他的才華也引起了Boyz II Men團員Mike McCary的注意,把他帶進了Sony Columbia唱片公司。


1995年,Keith Martin發行了首張專輯It's Long Overdue,收錄的曲目幾乎都是他所擅長的慢板情歌,除了Never Find Someone Like You以外,Forever Will Be Somehow, Someway及Because Of You都是能讓人一聽即心碎的動人情歌,僅管Never Find Someone Like You及Because Of You等歌曲得到相當大的迴響,但Keith Martin並沒有因此而大紅大紫,之後Keith Martin離開了Columbia旗下的Ruff House唱片公司,轉到幕後沉寂了滿長的一段時間,直到2004年,他到了獨立小廠Orchard 發行了第二張專輯Validated,這張專輯跟第一張專輯It's Long Overdue有滿大的差異,明顯地加重了中快板歌曲的比例,並且加了一些Neo Soul的元素,他所擅長的慢板情歌反而只剩下寥寥幾首,雖然讓大家聽到了不一樣的Keith Martin,但也讓人更懷念1995年的他...由於Validated這張專輯是在小廠Orchard發行,所以並沒有受到太多人注意。 雖然Keith Martin在美國的發展不太順利,但在世界的另一端,他九年前的單曲
Because Of You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星。

在2002年時,Keith Martin的Because Of You悄悄地擄獲了菲律賓人的心,至此之後,Because Of You就不曾離開菲律賓廣播電台的歌單,甚至他還受邀到菲律賓服飾品牌的週年演唱會中獻唱,之後他就被EMI菲律賓分公司所簽下,遠渡重洋到了這個臺灣南方的國度發展,2004年他發行了在菲律賓的首張專輯Love of My Life,這張專輯收了三首之前發行過的歌,當然包括了菲律賓人的最愛"Because Of You",也多加了Acoustic的版本,除了歌手的身份之外,他也在EMI菲律賓分公司擔任製作人的工作,跟許多菲律賓優秀的歌手合作,包括了菲律賓R&B公主Kyla,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在菲律賓工作到現在,是一個使他眼界大開的個人成長經驗,他可以在菲律賓做更好及在別的地方做不到的作品,菲律賓人非常喜歡他的音樂,而且他在那遇到很多有天份的歌手、作曲人、舞者甚至演員,他想藉由他的力量把這些人推往國際。(怎麼不來台灣…)




2005年,Keith Martin在EMI唱片菲律賓分公司發行了在菲律賓的第二張專輯I'm Not Alone,這張專輯跟Love of My Life一樣都回到了It's Long Overdue的那種感覺,殺人不償命的心碎情歌,首支單曲是由Boyz II Men的團員Shawn Stockman所製作的I Don't Wanna Think About It,這首歌一開始是Shawn Stockman寫給日本女歌姬小柳由紀並跨刀合唱的,之後Shawn Stockman也拿給了Keith Martin做為這張專輯的首支單曲,當兩個擅長相同曲風的歌手碰在一起,帶給人的是雙重的感動,在優美的吉他彈奏及背景合聲下,Keith Martin輕輕的唱出愛人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使他完全不敢去想生命沒有她的話會是怎樣,專輯中其他的歌曲如翻唱自菲律賓歌手Rannie Raymundo 90年代的暢銷曲Why Can't It Be、Letting You Go等歌曲也都是相當類型的感人好歌,值得一提的是翻唱自白人情歌王子Richard Marx的Now & Forever,在acoustic吉他伴奏下,Keith Martin的靈魂好嗓音給了這首歌全新的生命,專輯的最後一首歌Tears I Cry For You則是與Because Of You如出一轍,鋼琴+Keith Martin的嗓音=標準的Keith Martin式情歌。

Keith Martin在菲律賓找到了他音樂生涯的新生命,菲律賓人喜愛他的音樂;而他也在那得到成長的喜悅,他在菲律賓受歡迎的程度甚至到了被觀光局受邀擔任菲律賓的代言人,除了菲律賓之外,他的音樂也襲捲了印尼,Love of My Life這張專輯在印尼得到很大的迴響,由此可見,Keith Martin有了很好的理由跟動力讓他在亞洲繼續他的音樂生涯--讓人心碎的R&B情歌王子。

I Don't Wanna Think About It MV 這支MV應該也是在菲律賓拍的 演員似乎都是菲律賓人


Keith Martin在菲律賓跟很正的菲律賓R&B女歌手Kyla合唱他的名曲Because Of You
Kyla在菲律賓被稱為菲律賓的R&B公主 http://en.wikipedia.org/wiki/Kyla

http://www.myspace.com/kmartin2006
Keith Martin的myspace,裡面的最後一個影片是他在菲律賓演戲的片段
http://www.emimusic.ph/keithmartin/

Keith Martin在菲律賓EMI的官方網站
會唱R&B情歌的不只有Brain Mcknight,請給Keith Martin一些關愛的眼神吧!

Thursday, March 22, 2007

中文化的黑人音樂MV可行性?

這是一個值得在很閑的時候冥想的問題:

為什麼HipHop或R&B不能調適出一個「較適宜」的中文化型態?



這裡先提出可能原因。

還記得所謂的四大元素嗎,其實仔細想想,元素的這字眼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不咬文嚼字的說,元素是構成某物的基本需求,反過來說,某物之所以會言之有物行之有理,是元素相互撞擊而出的「作用」。然而,比如水火土空氣數字,單獨存在也可以,但水火土空氣數字本身是不太容易說明它自己的。
四大元素如水火土空氣數字構成這個世界,如出一轍的構成了HipHop或R&B。
因此我們不能當聽到所謂的HipHop或R&B時,就將之認定為「純一」的概念,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乃至全世界各地很容易的把HipHop或R&B想像成坊間所能接觸到的形式,最明顯的莫過於某人模仿黑人穿著他就彷彿與黑人文化劃上等號。

只有水無法構成世界,
只有火無法構成世界,
只有土無法構成世界,
只有空氣無法構成世界,
只有數字無法構成世界。

只有單一元素的世界會激蕩出什麼情操?

所以,為什麼用中文很難把HipHop或R&B轉換得當,除了「異化」過程的艱辛之外,還有什麼細微之處呢?
先看以下兩個MV


Hocus Pocus ft. The Procussions - Hip Hop?




Baseheadz ft. Kev Brown - Hiphop(抱歉目前只能點進去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JQH0kx5aw
or
http://www.mentalrecordings.com/pag/video.html


兩部MV都是以HipHop為名,而且各位注意到了沒有,兩部MV都有著文字做為裝幀。
中文MV似乎很難以中文做為表現歌曲的深化內涵。我的意思不是說比如周格泰等導演使用中文在MV畫面的那種模式……(還是得先拋出一個可能的答案,否則會淪為不知所云)

塗鴉(Graffiti)在台灣是可以成為單獨一項藝術,因為它已經和次文化範疇結合在一起。我們把塗鴉的初衷放回到這兩部MV裡頭,假如中文成為傳達一種文化層次的東西(而非只是文字本身),如同塗鴉隱身在台灣大街小巷裡頭的那種「反社會性格」的話,會是怎麼樣的水土不服營養不良呢?(兩部MV也沒有傳達什麼反社會性格,反社會性格是塗鴉在台灣的特徵之一),那麼文字在兩部MV裡給我們的啟示又是什麼?

中文先天就是與其它文字多了屬於本身的優美,卻缺少元素般的質樸。
所以我們有書法,一個「永」字就能夠包含中文的美感「元素」,更進一步說,假設中文不是如其它文字一樣有著「元素」的特質,要中文給予視覺上譬如英文和法文那般「普普藝術」風格的呈現,進而與聽覺再繼以情感面的結合,這是否過於「南橘北枳」了呢?

我們可以試想,HipHop或R&B中文化的MV配合上中文,應該用何種方式達到類似其它語言文字的效果。(可以從T恤發想:印著中文的T恤和印上英文或日文的T恤,為什麼有著視覺上的落差?)

本篇淺談在MV裡的文字,沒有涉及文化優劣論。

Tuesday, March 20, 2007

New Jack Swing 4 Ever - NJS迷不可不朝拜的聖地



在西元兩千零二年的二月十三號,以 Andrew Knyte為首的一群New Jack Swing 愛好者成立了第一個推廣、紀念New Jack Swing並對它致敬的網站 njs4ever.com。

http://www.njs4ever.com

Andrew Knyte原來在加州大學Santa Barbara分校的電台KJUC-AM中主持一個名為"New Jack City" 的廣播節目,直到兩千年的五月這個節目終止,他開始意識到網路世界才是推廣和保存New Jack Swing最好的地方,於是他成立了njs4ever.com 來表達他對New Jack Swing的喜愛。


網站中有New Jack Swing非常豐富的資料,包括了New Jack Swing的歷史、歌手名人堂、音樂錄影帶及歌手的interview等 足以令New Jack Swing迷嘆為觀止,不過njs4ever.com所做的不僅是這樣而已,他們常常舉辦New Jack Swing的party及活動。
今年最大的活動將是九月在紐約哈林區所舉辦的"New Jack Swing二十週年紀念派對" 在派對中表演的主力會是以前Uptown Records 的歌手,勢必將會非常精彩。

不多說,如果你也是愛好New Jack Swing Era的一份子, 快進這個New Jack Swing buffet餵飽你自己吧。

Thursday, March 15, 2007

從可口可樂談Mercenary Productions

這篇文章要敘述的事情,或許已被遺忘許久。一切讓我先從1993年說起。

1993年,你在做什麼呢?我那時還只是個小學生,唯一聽過的流行音樂大概就是小虎隊、張雨生、還有L.A. Boyz。當時的樂壇有哪些藝人,發生了哪些事情,我一概不清楚;不過有個畫面至今仍留下了印象,那是兩個歷經風風雨雨的藝人,用一首歌向世人宣佈他們將攜手共渡下半輩子。

如果你稍微回想那一年,大概就知道我在說的是什麼了。是的,那是葉蒨文與林子祥演唱的「選擇」。他們婚後發生的種種,這裡不提,不過那一年葉蒨文可說是在她歌唱事業的高峰,繼前一年「瀟灑走一回」橫掃港台之後,在當年還以可口可樂的廣告曲拿下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中的最佳中文廣告歌曲金獎及最佳女歌手。



對啦,就是這支可口可樂的廣告曲"Always Coca-Cola",還記得吧?這首歌輕快有勁的節奏,配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從1993到1999年一直都是可口可樂廣告的主題歌曲,甚至還被翻成170多種語言和不同風格的版本,可想見有多麼成功。而事實上,這首歌的作者卻是第一次寫廣告歌曲──Terry Coffey & Jon Nettlesbey,如果你曾經聽過Keith Washington,或者Miki Howard的專輯,就不難了解為何他們能夠做出如此膾炙人口的曲子。



網路上關於這二人組的資料極少,只知道他們出身Chicago,早年是被樂壇大老Quincy Jones所提拔出來的。1989年時,兩人還沒有什麼名氣,只有在當地玩玩樂團。彼時同是Chicago人、被視為Whitney Houston接班人的Miki Howard正愁煩於找不到製作人來完成她的第三張專輯,要求親朋好友幫忙,而她的製作團隊中有一人名叫Karen Mayo正巧是Coffey & Nettlesbey一同玩團的朋友,便將他們的demo帶推薦給唱片公司(Atlantic)。現在Motown唱片和Universal唱片的總裁Sylvia Rhone當時擔任Atlantic的資深副總,在聽過demo帶後即決定採用他們的歌曲。在Miki Howard這張同名專輯中,兩人獻出了四首創作,當中"Ain't Nuthin' in the World"被選為第一主打,"Come Home to Me"和"If You Still Lover Her"後來都成為Miki Howard的代表作品,在專輯的B面還有起用新人Keith Washington合音的"Love Me All Over"。

我想,Keith Washington應該就是那時開始與Terry Coffey & Jon Nettlesbey建立關係,才有了後來的合作。1991年Keith Washington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可以聽見Coffey & Nettlesbey的寫歌功力更上一層,讓樂曲與Keith的聲音搭配的天衣無縫,整體而言甚至比他們為Miki Howard所做的曲子品質更高。

當然,被兩人的才氣吸引的歌手不只Keith Washington而已,70年代中出道的disco團Shalamar也是一例。同樣是在1991年,Shalamar宣佈解散,團員各自單飛,後來靈魂人物Jody Watley與Howard Hewett不約而同地找來Coffey & Nettlesbey製作。事實上,他們與Shalamar的連結早已存在,在第一代Shalamar時便擔任吉他手的Horace Bokie Coleman,也參與了前述Miki Howard和Keith Washington的專輯製作。

為何要提Bokie Coleman這個人?因為在92年時,Coffey & Nettlesbey的樂團發片,而他正是團中的吉他兼貝斯手。這個樂團的名字叫做"Truth Inc.",除了上述三人之外,還有Dean Pleasants、Baba K.、Derald "D" Conway、以及Jimmy Demers。Truth Inc.從頭到尾也只出過這麼一張專輯,但是我們仍可從裡頭遙想在那個年代打造Keith Washington成為情歌聖手的Coffey & Nettlesbey之神釆。

呃,如果你是抱持著我剛剛講的心情來聆聽這張Truth Inc.的同名專輯,我敢說你一定期待落空。這不是一片充滿軟性靈魂情歌的專輯,也不是時下流行的由Disco發展出的舞曲模式,而是有著電子搖滾基調的實驗之作,完全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Terry Coffey & Jon Nettlesbey。從開場曲"I Come Alive"開始,電子鼓拍與搖滾吉他riff便說明了一切。乍聽之下彷彿有種Michael Jackson的感覺,但是主唱的嗓音又再度推翻這個假想。

Truth Inc

這張照片便是Truth Inc.的合照,中間那位唯一的白人便是Jimmy Demers,也就是團中的主唱之一,想必那搖滾的嗓音就是來自他。這個情緒一直延伸到第四首曲子"Don't Leave Me Now",甚至是不折不扣的Slow Rock(絕非Quiet Storm)!另一位主唱Derald Conway在抒情的第五曲接手,到第六首竟變成New Jack Swing,才漸漸呈現出黑人音樂的感覺,說實在這種曲目編排方式還是第一次見到。而我原本以為在聆聽過Truth Inc.後便能為這段探索Coffey & Nettlesbey的路上劃下個句點,沒想到未解之謎卻是更多了。

truth inc

Truth Inc. - Truth Inc. (1992)

01. I Come Alive
02. Rescue Me
03. She Does It (Just the Way I Like It)
04. Don't Leave Me Now
05. The Wedding Song
06. My Favorite Girl
07. The Very Best of Me
08. Home Alone
09. This Is It
10. YRU Pumpin' Up My Head
11. Can I Get with You Tonight?
12. Sex on the Beach
13. Bring Back the Days
14. Say You Love Me

註一:Truth Inc.的專輯製作人是John McClain,與Bokie Coleman在同期擔任Shalamar的吉他手,或許你曾經也看過某張唱片的製作人是他。

註二:Truth Inc.的吉他手Dean Pleasants後來加入龐克金屬團Suicidal Tendencies。

註三:"Always Coca-Cola"一曲最原始版本即是由Jimmy Demers主唱。

延伸閱讀:
有關Coffey & Nettlesbey創作可口可樂廣告曲一事

Miki Howard的故事

Jimmy Demers的故事

Tuesday, March 13, 2007

John Robinson presentz: Scienz, Jazz and Politics Podcast

由Lil Scienz(Emcee)和ID 4 Windz(DJ)組成的團體Scienz of Life(SOL),走的是Jazz HipHop路線;也就是說他們除了硬底子的說(speech),還多了柔性的唱(sing),下面是Lil Sci──John Robinson所輯錄的三個podcast:

Show #1是SOL所走的路線,想知道SOL的音樂聽這準沒錯;
Show #2是Lil Sci的個人秀,主打青少年路線(哈);
Show #3則請來Tiffany Paige作為host,所以幾乎是很濃的空靈爵士味的R&B。


Click here to get your own player.

Friday, March 9, 2007

Madvillain怪誕系列MV



















超合金壞人=千面人+鐵面人(Madvillain=Madlib+MF Doom)

Madvillain提供了另一種層面的音樂思考,換句話說,音樂除了最原始的聽覺利用,再往內心探去便是冷暖自知的感受,感受之餘,再添以視覺或文字表述,可能會形成一道文化或哲學光束,在時間的軌道上游移著。
這是後現代嗎?屬於黑人與其世界論述的潛意識之可能呈現?
看不懂上文意思是正常的,因為下面的MV也讓人費解:Madvillain到底要表達什麼,抑或什麼都沒有,It's Nothing!


Madvillain
01
02
03

Madlib
01
02
03

MF Doom
01
02
03


Monkey Suite



All Caps



Accordion



Rhinestone Cowboy

Wednesday, March 7, 2007

深夜的呢喃──淺談Quiet Storm

storm

那是一個與浪漫邂逅的夜晚,鵝黃色的燈光催化了手邊Burgundy酒的氤氳香氣;穿透裊裊煙圈,Al Glreen唱著:"Let's stay together, lovin' you whether times are good or bad, happy or sad..."

21年前的另一個深夜,Melvin Lindsey剛開始他在WHUR-FM電台的DJ生涯,我腦海中想像他一面讀著聽眾的來信,一面用音樂述說愛情故事。DJ台後放滿了各式的黑膠唱片,包括那兩張最常被點播的"Reasons"和"Always and Forever"。一曲播畢,Melvin在節目jingle的樂聲中說道:「各位聽眾朋友晚安,你現在收聽的是The Storm,給你四小時不間斷的好情歌。」

The Storm的全名是The Quiet Storm,這個在70年代由Melvin Lindsey所創造出來的「全靈魂樂情歌」節目模式,在當時一炮而紅,幾乎可以說是只要有黑人聽眾的廣播電台,就一定能聽到模仿The Storm的節目。1992年Melvin因愛滋病於37歲的壯年過世,但Quiet Storm的節目型態已成為廣播製作的標準範本之一。


marvin gaye midnight love anita baker rapture grover washington jr winelight ashford simpson solid
<幾張Quiet Storm的經典唱片:Marvin Gaye "Midnight Love"; Anita Baker "Rapture"; Grover Washington, Jr. "Winelight"; Ashford & Simpson "Solid">


我們當然不能忘記被用來形容此類節目及當中撥放的靈魂情歌一詞"Quiet Storm",是出自William "Smokey" Robinson在1975年出版的同名歌曲。事實上,這首"Quiet Storm"正是前述Melvin的節目主題曲。根據All Music Guide網站的說法,這首歌在製作時是"drew inspiration from Marvin Gaye's lush Let's Get It On LP, the orchestrations of Philly soul, and the gentle, ultra-smooth recordings of Al Green"。值得注意的是,Quiet Storm此類曲風僅能代表歌詠愛情的抒情曲,而沒有固定的曲式。自70年代後期以降,音樂技術與編曲型式不斷創新,已與Smokey Robinson或Earth, Wind & Fire當年的曲式不同,但一般我們聽到的抒情曲仍被稱之為Quiet Storm。



當然,音樂是先於後人的分類,不須過度拘泥,分類一事常常只是樂評對特定歌手或時期做的標籤。舉二例如下:在50或60年代,樂壇有The Platters等團體演唱抒情曲目,但一般是將他們歸在Doo-Wop之下;而在今天,有人甚至將Neo-Soul藝人John Legend、D'Angelo等也認為是Quiet Storm的歌者。不過總體來說,自90年代R&B大量與Hip-Hop結合後,現存於檯面上的Quiet Storm歌手已寥寥無幾。

與黑人Quiet Storm的興盛與沒落可等量、等質齊觀的,便是白人在70年代初期所創造出來的Soft Rock。事實上,Quiet Storm可說是黑人音樂在面對Soft Rock佔領了成人流行市場時所得到的解答。此二者雖看似對立,但又免不了有互相融合之處,在70到90年代有許許多多的經典抒情歌曲同時擁有這兩種元素。例如Babyface在90年代的暢銷作品就常有Soft Rock的節奏與空間感,而南方搖滾大團The Eagles也曾試做靈魂樂風的"I Can't Tell You Why"。要分辨一首歌究竟屬於QS或SR方式,其實十分簡單,端視歌手本身的音樂屬性及其所受的傳承影響即可。

whur

最近的天氣雖然還不到暴風雨的程度,但若你也想在下著大雨的深夜裡,聆聽那些封印著浪漫年代的歌曲,試試這個網誌吧!或者你好奇於Melvin Lindsey成名所在的WHUR-FM電台,也可以在網路上收聽那創立已屆三十年的傳奇節目"The Quiet Storm",目前是DJ Jeff Brown在非假日、當地晚間7:30主持。

Tuesday, March 6, 2007

Jazze Pha的第一張專輯──1990年的Rising to the Top

Ladies and Gentlemen, this is a Jazze Pha production...
Ladies and Gentlemen, this is a Jazze Phizzle Productshizzle...

沒錯,2001年開始以上述
為slogan的Jazze Pha所製作的歌曲便開始大量的充斥在黑人流行樂界,和幾乎同時期的Lil' Jon成為兩個以呼口號賺大錢的吸金機器人。

大多數人對Jazze Pha的印象停留在他幫Nelly、Lil' Wayne、Murphy Lee、T.I.、Ciara等南岸嘻哈音樂,但耳朵靈敏一點的人可能會注意到,Jazze Pha在2003年幫Ruben Studdrad的Soulful專輯製作了幾首歌曲,再往前推一點,2002年Aaliyah的I Care 4 U專輯,2000年Changing Faces的Visit Me專
輯與Rasheeda的Dirty South專輯;再推到1999年Dave Hollister從BLACKstreet單飛後的第一張專輯的Ghetto Hymns,再推推推,推到1998年TQ的They Never Saw Me Comin'專輯。以上所列的大概都是以R&B為基調的藝人與專輯,這指出兩個現象:

一、從2003年之後,Jazze Pha把製作
重心擺到HipHop上頭。
二、其實Jazze Pha似乎有作靈騷音樂的能力。

聽黑人音樂的必備選項之一是「好奇心」,Jazze Pha很明顯的不是這位大
個子的本名,從一些歌曲的詞曲者欄位可以發現,有個叫P. Alexander或Phalon Alexander的人可能是我們尋找的對象,於是乎有了個好的開始:咱們從Phalon這個名字下手。

線索一:http://en.wikipedia.org/wiki/Jazze_Pha
這裡我們可以瞭解Phalon和Jazze Pha之間的關聯。很有趣的地方是,原來Phalon的父親是70年代Stax唱片的大團the Bar-Kays貝斯手James Alexander,
喔,越來越接近Jazze Pha能夠製作R&B的那個已經髒掉的引線,所以線索二就顯得特別珍貴。

線索二:Jazze Pah & Cee-Lo
Jazze Pha & Cee-Lo兩個大個子最近合作了一首單曲Happy Hour,在一個宣傳訪問中,Jazze Pha將Phalon Alexander的故事給說了出來:
http://atlanta.creativeloafing.com/gyrobase/Content?oid=oid%3A21393
節錄這篇訪問值得注意的地方

Far from random and anonymou
s, Jazze Pha's beats unmistakably carry his imprint. They are usually elegant and plush, evoking playalistic sounds of early '80s funk and R&B like Eumir Deodato's work with Kool & the Gang on "Ladies Night" and "Too Hot." While slightly derivative of R. Kelly's "Step in the Name of Love," Jazze Pha's beat for David Banner's "Touchin'" single sways with a grace all its own. The same combination of easy, open drum patterns and finely strummed bass licks can be found on T.I.'s "Let's Get Away" and Ludacris' "Area Codes."
(Bass licks,這應該來自他父親的影響)

Jazze Pha's freshness as a hip-hop personality belies his years of musical experience. Born Phalon Alexander, he's the son of James Alexander, bassist for Memphis soul veterans the Bar-Kays. In addition to scoring two decades worth of its own R&B and funk hits, that group (along with Booker T. and the MGs) created Stax Records' famous Memphis sound, and backed Isaac Hayes and Otis Redding on those singers' classic recordings.

"I was really raised by mother," says Jazze Pha. "My pops, he was out there doing his thing, putting it down. They separated, and they weren't together. I saw him when I could. I saw him more when I was older. I think every kid wants to see his dad. But he was out there doing his thing.

"My dad used to bring me here [to Atlanta] for the Jack the Rapper convention every year," he continues. At one convention in the late '80s, he met future urban icons like Sean "Puffy" Combs, who had just begun his legendary stint as an executive at Uptown Records. "When I was a young cat, I was like, 'I'm going to move out there," he says. And he did in 1993.

Besides some teenage gigs building roofs in California, where he and his mother relocated after the divorce, Jazze Pha hasn't had a job outside of the record industry, much less a regular 9-to-5 gig. By the age of 21, he already had a deal with Elektra Records as an R&B singer. A debut album, Rising to the Top, appeared under Phalon in 1990, but it sold poorly.

The label dropped him. "I was crushed in the beginning, like anybody would be," he says. "You know, when you call somebody and say, 'I have a record deal,' that's kinda big. But I got over it quick."

Shortly after, Jazze Pha had an epiphany when he bought a drum machine. On his solo album, he says, he often dictated the arrangements he wanted to his producers, but didn't get any credit for his contributions. "Once I started touching the equipment, I realized, 'Oh, OK. I don't need five people to make a song. I can make the song myself.'" Besides, Rising to the Top's lack of success discouraged him from pursuing another deal as a singer. "I wanted to get paid," he says. "I knew I could do beats." So he decided to remake himself as a producer.

Perhaps Jazze Pha is still figuring out what the album's true concept will be. If Ciara evokes teenage glamour, then what will his album, his first shot at headliner stardom since that Phalon album dropped more than 15 years ago, represent? What will its image be?

(Blowup!Jazze Pha真的出過一張唱片!)

現在正式進入主題

1990年
,Jazze Pha於Elektra唱片發行了首張也是迄今的惟一一張專輯,Rising to the Top。這張唱片完全是一張R&B唱片,而且是充滿New Jack Swing曲風的動感唱片,假如不是唱片封面斗大的PHALON紅字,我想這是一張吸引不了人的普通光碟片。翻開專輯內頁,Phalon參與了這張專輯絕大部分工作,九首歌曲很有質感的串連出一個動靜皆宜的聽覺意象,而且從第七首歌Jazze's Thing和第九首歌Dance Floor of Lift (Jazze's House)透露出後來Phalon變成Jazze Pha的前因。

所以囉,年輕的Phalon Alexander和現在的Jazze Pha簡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無論是唱片風格和體型,而萬中選一的相同處,就是這「兩人」都展現了製作唱片的能力。


誠如它自己所說,假如Phalon沒有失敗,Jazza Pha就不會誕生,可是難保成功的Phalon不會是另一個Teddy Riley呢?現在的Jazze Pha將自己搞成hit maker,聽到他18年前的專輯,會不會給人有「啊怎麼差那麼多」的驚嘆呢?

但Jazze Pha到底是1975年出生還是1990年時為21歲?上文中的兩個網站又給了我們另一個funny trivia。

Phalon - Rising to the Top (1990)

01 Rising to the Top

02 Don't Cha Wanna

03 Ready or Not
04 Dance Floor of Life

05 Fall into the Groove

06 Just 'N' Time

07 Jazze's Thing

08 Go Pinto

09 Dance Floor of Life (Jazze's House)

Saturday, March 3, 2007

About Definitive Black Sound

為什麼做為一個黃種人要聽黑色的肌肉棒子Definitive Black Sound崇拜他們與生俱來的藝術細胞對他們多舛的命運感同身受隨著400年前的木造大船來到比黑色大陸更深赭的新奇地傳承的血液在2007年流到這塊綠色島嶼那是過往美好的日子一群人做音樂寫文字只為了掙口飯吃為了對抗而對抗著只因柔情源自於欲罷不能的容忍情調讓我們告訴你充滿著滄桑時而瑰麗嗓音的背後故事穿金戴銀的布林布林聲下你可曾發現了什麼軌跡